馬王堆帛書《德道經》– 第三章 聞道( 41 )

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爲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天象无刑,道隱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甲骨文字典》:“象兩臂交縛的人形,爲祭獻之人牲。”有奉獻、獻身之義。内含“未死先學死”、心死神活之義。此處即“有大志向且信德豐厚的人,聽聞至道的哲學以後,舍死忘生地刻苦實踐驗證它”。據音義同源,“堇”與“殣”通假,各本註其通“勤”。本章甲本全部殘缺,此處乙本作“堇能”,通行本作“勤而”。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間象兩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繩索束縛之,使之平直。本義:矯枉(校直、校正)。《說文》:“弗,矯也。”又爲“不”的同源字,義同。經中“不”、“弗”均有出現,通行本中皆作“不”,其中包含的矯枉、糾正之義缺失。

:《說文》:“散財用也”。即散去錢財之義。乙本作“費”。通行本作“昧”,義爲日未明。楚簡本作“孛”,與“悖”通,即悖理。

句義追求真理,明達至道,不舍不得(德);要舍私心,棄貪欲,故曰“如費”。

:《說文》:“平也。从大,从弓” 。中原以外的各族,稱夷類。作動詞,義爲拉平、鏟平、鏟除、毀滅等,如夷爲平地。楚簡本作“遲”,緩也、滯也,受業力所阻之義。

:从犬,頪聲。从“犬”,因犬種類最相似。通“纇”,缺點,毛病。

句義:進道是尊道貴德,修心明德。要將心靈從複雜的後天有爲智識狀態,修至簡樸的先天无爲慧識狀態,退回至德“一”和道“”狀態。開辟淳德歸道之路,要少私寡欲,清因化業,修正稟性,掃除習性等眾多的障礙。

:參第二章《得一》註②。浴神至虛,萬物在其中得到其道炁的滋養沐浴最爲普、爲遍。

:《說文》:“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白色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爲尊貴之色,常表示純潔與榮譽。:恥辱也。

:用車轉運。樹立道德在於能付出,即輸出。通行本作“偷”。:《說文》:“變污也”。

:山水弯曲邊角處,拐角。乙本作“禺”。:乙本作“免”。楚簡本作“曼”,與“慢”通。

:多義,有罕見、鮮、少、遠 、仰慕等義。有“少”到幾乎“無”的意思,希夷(空虛寂靜,無聲無色)。

:通行本作“大”。

:乙本作“刑”,與“形”相通。通行本作“形”。

⑧通行本作“善貸且成”。:初也。

句義:唯有大道化生滋養萬物,以上善爲起始,而且善於成就萬物 。

〖註音〗

堇: j ǐ n 音錦;

弗: f ú 音服;

夷: y í 音移;

渝: y ú 音余;

隅: y ú 音余;

孛: b è i 音背。

【繁簡對照】

聞(闻),費(费),類(类),廣(广),輸(输),質(质),聲(声),隱(隐);從(从),黃(黄),縛(缚),獻(献),義(义),書(书),曉(晓),區(区),韻(韵),變(变)。

 

《馬王堆帛書《德道經》– 第三章 聞道( 41 )》有一个想法

  1. 先天慧力远超后天智力的人,听闻了道的理论之后,就深信不疑且勤奋用功,努力参悟。先天慧力与后天智力相对等的人,听闻了道的理论之后,对道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而后天智力远超慧力的人,听闻了道的理论之后,而认为道是无稽之谈,而大笑之。对于道这种理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如果没有人认为是无稽之谈,没有笑之,那就不是道了。

    因此有人说过这样子的话:明白的道,反而感觉是不清晰的。 前进的大道,反而感觉是退步的。平坦的道,反而感觉是有缺失不平的。上德如空气一样让人浴在其间而不自觉。广博的德,反而让人感觉有不足。樹立道德在於能付出。质朴真性反而感觉有污染。大的时空反而是没有拐角。大的事物,一般是比较晚才会长成的。大的音(能量),反而听不到响声(真理性东西不会也很难四处传播)。大的象(存在的事物)反而是无形的。 而道更是隐藏的,连名字都没有。

    唯有道造化与长养万物,才是以善意为开始并且以善意而成就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