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帛書《德道經》——還原真實的“五千言”

老子宣傳視頻
http://v.qq.com/page/y/3/n/y0149us3d3n.html

說起老子五千言,大家都知道是《道德經》,這樣叫了兩千多年了。其實在秦漢以前老子五千言的篇章次序,並不是現在《道德經》這樣,道篇在前,德篇在後,次序正好是相反的,這個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所以,老子五千言叫《德道經》更合適,為什麼這麼說呢?先從1973年的馬王堆漢墓的考古發現說起。

40年前,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老子》,帛書《老子》有甲、乙兩種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尤其乙本在兩篇後分別有“德”“道”二字,明確分出篇名。帛書《老子》是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寫本。漢文帝叫劉恆,治國採取老子無為而治的方略,休養生息,開創了“文景之治”的漢朝盛世。

帛書《老子》道篇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與現在通行本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同。古代著書行文要避皇帝的諱,皇帝的名字常人不能用,所以到了文帝劉恆這兒,“非恆道”就變成“非常道”了。這也說明,帛書《老子》成書至少是在漢文帝之前。

另為佐證的是,在敦煌藏經洞中發現的《老子德道經》寫本,多以《德經》為上卷,《道經》為下卷,不分章,與今天流傳的《道德經》上下二卷(《道經》在前,《德經》在後)次序不同。上世紀70年代出土的銀雀山竹簡,比敦煌本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經》上,《道經》下。不僅如此,先秦韓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

紫氣東來

目光穿越歷史向上追溯,漢武帝繼位的第八年,即公元前134年,開始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生根據統治者的需要和獨尊儒術的需要,開始大量改寫古代經典,其中老子五千言德篇與道篇的次序也顛倒了,導致後人只知《道德經》而不識《德道經》。

老子留世五千言,被後世尊為萬經之王。它飽含着無比宏大的宇宙真理,涉及到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等廣大領域。而閱讀原汗原味的《德道經》,會讓你感覺到古聖先賢超越時空的大智慧。

《德道經》(熊春錦先生以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為底本,以帛書乙本和郭店楚簡出土的竹簡本為校本,廣泛考證石刻本、河上公本、龍興碑本、王弼本等之優劣,查證原貌,澄清流弊,恢復了《老子》“德經”為上“道經”為下的原旨,指明“以德進道”為研修老子的必經階梯。同時熊春錦先生結合自身數十年修身內求實踐和道德文化積澱,對帛書《德道經》進行了修真學中異構字象喻藏訣的全面破譯與揭秘,使得這部千古奇書走下歷史神壇,重新回歸百姓修身實踐應用領域。)

道紀-中華修鍊學 北冥計劃每個周天發布一章《德道經》,然後大家用一周的時間將它背誦下來,並且在這個期間,大家可以在群裡面圍繞這個章節做領悟討論。整個《德道經》總共81章,大家就可以用81周時間真正將這個5000多字背誦下來,並有一定領悟。我相信這些學習一定會讓大家終身受用的。

道紀

視 之 不 見 , 名 曰 夷 ﹔
聽 之 不 聞 , 名 曰 希 ﹔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詰 , 故 混 而 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繩 繩 兮 不 可 名 , 復 歸 於 無 物 。
是 謂 無 狀 之 狀 , 無 物 之 象 , 是 謂 惚 恍 。
迎 之 不 見 其 首 , 隨 之 不 見 其 後 。
執 古 之 道 , 以 禦 今 之 有 。
能 知 古 始 , 是 謂 道 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