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肠疼痛问题之感悟篇

这一年多来,
调整了生活习惯,
比如早睡,
戒烟,
还有减少思虑,
过午不食,
已经休粮了快一年了。

但是却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症状,
发现了有少量的脱发,
还有每天早上5点到7点,
大肠位置就会严重的痛感,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一年了多,
每天都会出现,
有时候痛的,
都怀疑成西医所说的大肠炎了。

只是自己内心却非常坚定,
因为我的生活习惯是正向,
戒烟,
肯定对肺比较好,
而且肺主皮毛,
不可能生活习惯越好,
出现问题越多。
一直想不明白,
但是我却一直坚持,
比如休粮,
我就一直坚持。

直到昨晚,
敲揉大肠经的易堵的穴位,
刚刚起来的时候,
突然发现,
大肠痛的感觉,
终于没有了。

这时候
我才突然醒悟过来,
首先少量脱发,
并不是说习惯调整之后才出来的,
而是因为之前是长头发,
然后每天洗头的时候,
一大把头发是一次性脱掉的,
所以没有感觉。
现在是短发了,
同时习惯好了,
虽有少量脱发,
但是已经往正向的方向去走了。
最少每天写代码的时候,
肺已经不会自我地发出,
那种憋气式的自救呼吸了。
还有
就是戒烟之后,
实际上人已经变得清明,
所以对身体比较敏感,
自然就发现了之前,
没有关注到的事情,
比如少量脱发的问题。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在调整,
自然大肠就会开始自我调整,
出现大肠的异常情况,
才是真正代表身体在自我调整,
才是真正表明习惯调整对身体,
是有效果。
是有转机。

大肠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那才是没有效果的表现。

5点到7点也是大肠经的工作时间,
大肠位置会痛,
本身就是大肠经不通了,

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

这个本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却没有及时发现,
直到遇上了路老师,
才发现问题所在,
感恩路老师分享。

同时也真正明悟了,
当年米晶子师傅说得治病经验:
老道说一开始他收集好多经方,一遇上病人,就开药方。后面他开始练功,然后就教病人练功。再最后他学会了点穴治病之法,再遇上病人就直接点穴。老道长点穴之法,就是在任督二脉上面点按相应穴位。我想应该是一些经络的易堵穴位。

所谓大道至简,
我想穴位点按敲揉,
应该算是最优雅的治病手法了。

 关于中国人,可怕的养生

一、晨练(生命在绝望中的撕喊)

早上5点的还没有到,江滨的公园上,已经传来了,大妈大叔的晨练的声音。
现在这个晨练太可怕了,
不是那种安静的导引之术,也不是那种专注练神的传统武术,更不是站桩,
而那是有节奏的,喊号令式的呐喊,
那种已经超出了所谓节奏,所谓的晨练的意义,

纯粹是生命在绝望中的撕喊,发泄一切,
这已经是病了,而且不是很轻的病,这个病最少已经越过了少阳,进入阴经了。

二、夜晚的广场舞(我们吃得太饱,在促进消化)

晚上的广场舞,也是一种病态。
这个怎么说?
想起小时候乡下的大人,如果看见一些小孩子在瞎作的时候,就会骂:

你是不是吃太饱了?

实际上是骂人的话,但是话粗,理不粗,现代的人,真的是吃太饱了。

科技发展,很多大型的机械设备代替了人工,现在大部份的人,已经不需要高强度的劳动力了。更何况有一些已经没有什么正事可做的人,一天到晚都闲。

一个是运动减少,消耗减少。再加上现在垃圾食品大量的摄入,人体内部已经是大堵车了。

那这个时候广场舞跳跳,增加消化,促进垃圾食品代谢,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说之病态,是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所在,大部份人是晚饭吃饱了,然后去跳广场舞,跳完之后,再回去吃宵夜。这么来回折腾,还不如直接一些,少吃点?然后让心神安静下来,不是更省钱,更节能的方式呢?

想说做个中国人不容易,除了晚上受到干扰,无法早睡之外。
一大早的也没有办法好睡,大清早撕喊就起来,那种感觉,好象仿佛人进入一个都是猴子的树林,都是猴子的呐喊声。

不过,我想要在中国做鬼,估计更难。想一想现代人,晚上跳广场舞的一波,折腾到8,9点折腾完了。然后大家的夜生活,就慢慢开始了,普通人再给你折腾到11点到12点多。最后还有一波,开始折腾第二次的宵夜江湖,再给你折腾到2,3点。然后鬼刚想去休息一会儿,4点多晨练又给你折腾一波,这一波基本上会从4点多,折腾到现在,也就差不多7点多。7点多之后,正常的晨练也慢慢开始进入状态,一大波的人,开始跑步,散步。再加上中国人特别喜欢聊天,走到那,聊天到那。到处都是光污染,声污染。

真的,360度无死角,24小时无空档的轰炸,在中国做人难,做鬼更难。

三、除上述早晚晨练之后,我们还有一大堆特别健身与养生方法,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我就不一一地道明。

四、何谓养生?

现在人谈到养生的时候,第一个话题就是想问一下,我吃点什么会比较好呢?

我想养生的第一个误解,就是错把养生,当养身了。
很多人认为养生,就是找到最好的东西,去补这个身子啊,没有东西吃进去,身体能好吗?

但是不知道,现在人的身体是吃了太多好的东西,也吃了太多垃圾的东西。

现在身体在堵车,营养消化不了,大量的垃圾在堆积。

身体里面的五藏还在想办法,怎么清理这些无用的垃圾,比如说肝还在想,这个酒精的毒,怎么才能有效的排除。肺还想着烟的焦油,怎么能化掉一些。还有胃还在想,我的的肌肉有点下崔,怎么增加一些弹力,不然下次再弄东西进来,我就兜不住了。如果穿孔了怎么办?心脏还在想,你们天天吃抗生素,一下子就把我的心气压住了,我如果不热的话,怎么有能量传给小肠,小肠没有热,怎么能消化你们吃进来的东西。哎,这个主人简直是坑货啊,估计那天我们几个哥们全部罢工了,你这个主人才甘心啊。

所以我们有时候要学会听听身体的声音,我们的心的被意控制了。我们先天的神,被后天的意控制了。所以我们用自我的思想,去影响与干扰我们的身体。就是跟人体自我修复系统添乱,不让他们正常地运行。这个有点象外行在指挥内行的专业人士做事情,在瞎指挥添乱的意思。

因此养生,不是养身。
养生真正的意义是:
春天养生(养生发之气,让人与万物跟着星球一起生发);
夏天养长(生而之 后,是成长,夏天给足够的热让其成长,黄帝内经就有说无厌与日,当然我们现在有牛逼的空调,夏天想发汗都难);
秋天养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物华实,我们的身体经过春天,夏天,也开始收获,就是身体的能量也开始往里走。不过我们现在天天晨练,广场舞,跑步,健身,想收估计是比较难的)。
冬天养藏(冬天就是猫冬,做懒汉,睡觉睡到太阳晒屁股,不过我们现代人比较牛,有冬泳,还有室内健身馆,还有一大堆能做的事情,就是冬天也不做懒汉)。

我们有时候看到一大堆懒汉,不爱动的人,身体虚得差得不行。所以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那我们看一下运动强度最大的是运动员,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运动员,年龄一大,身体就不行了?为什么呢?这个就叫透支!

这个就类似于小时候点煤油灯,我们小孩子想让灯火亮一些,我们最喜欢就是将灯芯拔高,大人看见了,就会说啊,弄那么高干嘛?难道大人比小孩笨,不知道亮一些感觉会更好吗?那为什么不让我们拔灯芯呢?无非就是怕费油,浪费煤油。那我们现在那些高强度的运动,天天跑步,天天健身,是保持了身体很亮的状态。看上去自己也好,别人也好都能照亮,也感觉很好,但是这个本身就是在做拔灯芯的动作啊。

之前网络上面不是也讲到很多人,热爱登山,将脚走坏的例子啊。就是过度了。所以在运动这个地方,就是讲究一个适当的运动。就象东哥看我练功,第一个就是告诫我,叫我不要太过了,不能横练,过尤而不及的道理,我想这个也是浅显的。

很多时候,我们讲到定数,感觉好象是个很玄的事情。实际上讲人话,就是任何生命体,任何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比如说人体按黄帝内经讲二甲子,就是120年就是生命的定数。那既然生命有这个定数,那自然我们的身体的各个组成部份,都是按这个定数来制造的,不然这个定数是不会成立。因此如果我们将身体的某个器官提前透支了,比如说多吃,多喝,多睡,多动,多用了,自然就达不到这个天数。那这个器官就会成为了水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生命自然就兜不住了。

总结:

养生之道,
1:是顺应自然(四气调神),跟着节气走,该动就多动,不该动就不动,或者少动。2:保持睡眠,这个也是我想说得话,天天燥动,不睡觉,再牛逼的养生之法,也是催命的符。要养生,不信道教,不信佛教,更不要信其他教,要信就信睡觉。
3:做减法(有节奏),少吃,少看,少听,少说。人生除了生死,没有大事。
4:学会独处,无论你们多么孤独,你还有天地之气与五脏帮你修复着你的宇宙,还有那几十亿子民(微生物与细胞)陪着你。
5:就是不要学我,道理都懂,有时候却做不到。

 

偶像照+一碗鸡汤,结束这个瞎逼逼的过程。大家权当笑话来看,看得不爽不要骂我(瞎逼逼),看得很爽也不要骂我(牛逼)。毕竟关于逼的词,都是属于骂人范畴。

你们只要知道我愿意与你们分享就可以了。

 

 

 

借假修真,假亦真

好多人,看过稻盛和夫写的“活法”。也许大部份关注的只是一个日本四大商圣之一,一生创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老总,对于商业经营的总结。

而我看完这套的书,只看到一句话,就将它送给一个朋友了。虽然这个朋友我现在感觉不怎么的,但是当时就希望他能领悟,就送给他了。我自以为领悟了他的真谛。因为稻盛和夫在书中写了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淬炼灵魂。我认为已经获得真经了,但是实际上只是知道真经,并没有真正地领悟真经。

为什么这么说呢?

知道这个词,在古文真正的意思是“知”这个“道”,而不是今天的“理解”意思。用英文来是做对比就是:“知道”真正的翻译应该叫:“I know the way”,而不是简单地“I See”。

就算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最终意义,但是核心是需要怎么去淬炼灵魂。因此稻盛和夫的书,实际上真正揭示的是一个人怎么样在现实世界里面完全获得自由,这个自由包括如何完整地获得财富自由,如何获得生命自由的心路历程。可惜的是,我自以为修道也只看懂半部书,就是最终的目标,生命的自由。但是我想更多的人,看到是过程,财富的自由。实际上要通,需要两者都自由。

古代道家人修炼,都讲”法财侣地”。讲的是修道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法”指的是修炼的正确方法,“财”指的是支持修炼的必要资金,“侣”指的是有相同追求、相同体系、更高层次的良师益友,“地”指的是理想的修行场所,如道家所说的洞天。

那上面这些领悟,我是怎么领悟到呢?

虽然自己算是IT老兵了,但是在互联网面前,还是感觉自己是个菜鸟。每天除了研究技术写代码,还有就是学习道家方面,比如导引,中医等。自以为是一个系统架构师,领悟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安全,以及服务端开发。尤其最近这一年多人关于产品的开发,除了前端应用,以及硬件IoT的开发,甚至为了开发高性能的系统,自主根据Haproxy源码,重新改造源码,开发了Owaysoft系列的集群套件,OwayCluster组件包含了OwayProxy、OwaySpider、OwayAuth及OwayPrinter构架。但是构架都只是后端的开发,花了很多很多时间,但是在客户的展现端也许只是最简单的一个云打印机,如果客户不懂技术,他只是看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打印机,还有一个依托微信的小程序?就两个东西,能用吗?

作为一个系统架构师,能真正地知道,最终端客户最真实的想法吗?
那谁才知道最终端客户最真实的想法呢?
那只有一线的地推人员才知道最终端客户的最真实的想法。
作为产品经理,或者产品的设计者,如果没有真正在终端客户的角度去理解,去领悟,能做出真正的好产品吗?

实际上如果当一个系统架构师,或者一个技术开发人员,真正地深入去面对客户,去讲解与演示,去做最基础一线的实施产品的时候,才能明白自己所开发产品的真正的应用场景,就会为现实中遇上的问题,所折服,而不会去埋怨一线的地推人员不给力。

有太多的产品开发,真的都是在理想状态想问题的,系统架构师在技术方面都是理想化思考,我们都要求客户是跟我们一样是一个IT老炮,如果客户这么牛,他一定也不会去用我们的产品,他们肯定会自己安排团队去开发。

产品经理想产品的应用,也是理想化,天马行空地想很多方案。但是真正客户能用得比较少。而客户可能真正想用的东西,并不多。而且他的需求点,可能在现有的产品中都是可以提炼出来,或者在原来的基础上面可以再做一步开发,就能达到目标。而这种事情也不是一线地推人员能收集与Get到的点。

从系统构架师到一线地推人员的距离有多远?
大部份企业(Boss或者产品经理)设计要开发一套产品–》系统架构师(技术总监)开始架构–》项目经理–》技术开发(前后端)–》开发完成–》测试人员开始测试–》售前工程师开始培训商务人员–》运营人员开始运营–》商务经理–》市场一线地推人员开始学习并投入市场推广–》最终端的客户。

有可能公司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思想,企业内部可能都没有完全领悟到,而再经过这么
一层层地传递到客户,客户能真正领悟产品的特性吗?

当企业的产品经理、系统架构师与一线的地推人员之间完全没有距离的时候,我想我们一定能开发出好产品的。

这个过程就如我们修道的人,虽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却不屑人和。一定只想脱法而去,但是红尘是什么呢?如果将脱尘而去,比喻成是发射火箭的动作。而这个红尘就是发射台,而红尘种种经历,就如那些燃料,强制隔离红尘,火箭也失去了动力。

这时候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那些宗教的人,或者经典中大量都在讲这些历史的故事。圣经中也一直在讲犹太的人故事,印度古老的经典薄伽梵歌中也讲战争的故事,介绍先知帮助国王打天下的故事。包括我们中国历朝历代的牛逼的道家人,都在充当着开国帝王的老师,被称为天师。实际上从修道人来看红尘的一切,应该是不值得留恋的。而我现在能领悟的应该是:

借假修真,假亦真。

这张图黑色部份是手机,比如成是我们每个人,而黑色份里面的内容,是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而白色部分是这个玻璃窗反射的画面。因此我们人在这个世界,观察大千世界的时候,这些大千世界也会投射到我们内在世界来。

还是喜欢这个图,这个图真的好帅,摔全球那些小鲜肉,老腊肉好几条好几条街。
用这个图,无关任何信仰,纯粹是喜欢,纯粹是感觉帅。

乱发飞舞腊月的寒风
野鸽子掠过青空
可怜我此生命中已注定
不能与你同行
没有理由没有理由
只有借口只有借口
就剩下苍天在上
就剩下苍天在上
他竟是如此无常
他竟也如此无常
站在先人古老的原上
我哭着把你祭奠
这里断送了多少的梦想
如今都化成飞烟
没有理由没有理由
只有借口只有借口
就剩下苍天在上
就剩下苍天在上
他竟是如此无常
他竟是如此无常
喔…
当一场大雪悄然落下
喔…
所有爱恨就此融化
是谁给我缠上了玉锁
世世都不得解脱
是谁给你套上了金甲
生生都陷于水火
没有理由没有理由
只有借口只有借口
就剩下苍天在上
就剩下苍天在上
他竟是如此无常
他竟也如此无常
就剩下苍天在上
就剩下苍天在上
他竟也如此无常
他竟也如此无常

 

人类正由三维空间,向四维空间升级。

这个星球的人类,正在向四维空间升级,

那这个四维空间是什么?

实际上就是时间的维度,最简单的参照,就是计算机系统的分时调度。

把计算机与许多终端用户连接起来,分时操作系统将系统处理机时间与内存空间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轮流地切换给各终端用户的程序使用。由于时间间隔很短,每个用户的感觉就像他独占计算机一样。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可有效增加资源的使用率。例如UNIX系统就采用剥夺式动态优先的CPU调度,有力地支持分时操作。

而我们现代人,已经正在往这个方面去走了。

比如现代人,现在基本上可以一心多用了,比如开车的路上,可以看小说;

比如开车的路上,看抖音,或者看视频,或者看新闻,聊微信。

当然现在这个一心多用的能力,有一定限制?

因为不是每个人的能力都一样的,不是所有的人类都能真正掌握灵性的作用,

没有办法通过自身的能力,达到这个一心多用的功能。

简单来讲,大部份人类自身的能力并没有被开发起来,因此在这个一心多用的升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上述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风险。

但是人类现在已经致力解决这个问题了,比如说:自动驾驶技术,不是一直在努力地开发之中?

一旦被开发成功,那人类一心多用的方法,就可以普及了。

这时候我们突然能理解,那些大佬为什么需要专业的司机了,因为有些事情达到一个状态之后,时间已经不够用了,这个时候就得利用这个四维(时间分片)来思考。有些大佬可以利用一个固定的时间分片,比如说上班的路上,天天看新闻,看局势,几十年下来,博闻强记的。自然对于世间时事,国家局势就了如指掌了。而且对他自身的其他事业,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因此,目前我们人类遇上很多问题,如果只在三维的空间考虑问题,就是无解的。

但是在四维空间的考虑,就会发现,这个冲突,只不过低维度的限制而已。

 

同时这个星球的人类,在这个由三维(立体)向四维(时间分片)升级过程中,必然会有两个方向的升级走向。

一种人类,会大量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一心多用,达到向四维(时间分片)进行进化。

一种人类,会还朴归真,借住灵的修炼,由无的状态去思考有的状态(在零维度去思考多维度)。也能达到一心多用,达到四维(时间分片)。

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开始不断向神学习,努力向自己心目中的神靠拢。至于神来自那里,神的神,神的神的神的在那里,都不是我们现在能解释的。

也许一切都不过维心造而已?

 

 

 

 

 

海子,我身在黑暗,而心向光明的领悟

海子是一个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诗人,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海子的诗中总是充满了美好的画面,也总是能够给人力量。但是在体会很多遍之后,我们就能从中找到一种绝望的情绪。

我们常说,哲学家是这个世界的疯子,也有人说,所有的诗人都是理想主义者。海子是一个诗人,同时,海子也曾经在哲学研究室呆过,当他选择离开世界的时候,我们好像从中找到了缘由。


但是无论怎样,海子的诗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今天我就为大家从海子的诗集中挑选了五句话,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五句话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一、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

这句诗选自海子的《以梦为马》,在海子的所有诗歌中,这首诗也是名列前茅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海子对光明的执着和向往,这是海子所有的诗歌都想表达的一个思想,只是结局造化弄人而已。

尤其是这一句,最受读者的喜欢。其实单单看这句话,是非常丧的。但是他确实说道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现状。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这一辈子碌碌无为,只剩下了满身的疲倦,谁不是这样呢?

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很多人从海子的这首诗中看到了光明,很多人说自己向往的就是这样的生活。可是当我来来回回的多读了几次,我这首诗中所有的光明和美好都烟消云散了。什么情况下我们才会向往光明呢?

只有我们深处黑暗的时候,我们才会想起光明,深处光明之中,我们最多也只是赞美而已。其实从这些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海子的内心是封闭的,是处于黑暗之中的,天色月黑,渴望太阳的欲望就越强烈。

三、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当看到海子这句诗的时候,我只是觉得美。后来又开始想回答这个问题,天空一无所有,却给予了我们安慰,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也一无所有。只有彼此相似的两个人才会相互安慰。

可是再到后来的时候,我也有了像海子这样的疑问。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天空并不是天空,而是我们,黑夜也不是黑夜,而是我们。我们的内心正如这天空和黑夜一样,什么都没有。

四、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海子一生爱过很多人,还为这几个人创作了一首诗叫做《四姐妹》,而这句诗节选自海子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从海子的诗句中,我们能够知道,他是一个对过去非常怀念的人,也是对美好非常向往的人。

但是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其内心充满了痛苦。其实从海子的结局我们已经可以知道,海子所有的诗歌,都是带着黑色的。这种黑色掩藏在对美好的向往之中。太阳越浓烈,影子就越深厚。

五、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

其实这句诗并不是海子所写,而是别人改编的,现代很多人将这句诗当做海子写的。原句子选自海子的《枫》,当时海子写的是:北国之秋住家乡,明日天寒地冻,日短夜长,路远马亡。

其中是有着哀怨悲痛之意的。但是后来别人改编之后就成了另外一种意思。无论是哪种,都充盈着美感。这让我又想起了海子和我们,大概那些看似美好的人,其实内心也满是无法陈述的过去吧。

最后,还有关于远方的大实话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遥远的青稞地
除了青稞 一无所有
更远的地方 更加孤独
远方啊 除了遥远 一无所有

这时 石头
飞到我身边
石头 长出 血
石头 长出 七姐妹

站在一片荒芜的草原上
那时我在远方
那时我自由而贫穷

这些不能触摸的 姐妹
这些不能触摸的 血
这些不能触摸的 远方的幸福
远方的幸福  是多少痛苦

一无所有:

道,可道也,
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
非恒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
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一无所有,才是万物之始。
天地尚没有根,何况人乎。

儒家人关注现世,尤如我们将三维世界看成了二维的平面世界,自然就无法理清纷繁复杂的关系。

但是如果能超越时空,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这个世界,就发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无所有。

而我们所谓的存在与真实,也不过是是昙花一现。

与亘古不变的宇宙相比较,人类的一生也不过是朝生暮死之蜉蝣。

何谓真,何谓假?

再多执着,

再多悲苦,

也都不过是寻道路上之愚汉也。

欲求解脱,只需内求,

静极生慧,方能勘破生死。

人活着,生气不如争气

01  

不轻易生气的人,更容易成功

古时候,有一个叫爱顿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

富有之后,每当他生气,也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孙子不解问道:“阿公!你生气时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爱顿对孙子说:“年轻时,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时,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和学习了。”

孙子又问:“成了富人后,您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爱顿笑着说:“边跑我就边想啊——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也就消了。”

爱顿的成功,是可以预见的。

因为他明白,生气是这世间最没有意义的事情。人活着,生气不如争气。

与其把精力浪费在毫无意义的生气之上,不如充实自己,强大自己,努力去活得丰盛。

生活中遇到意难平的事情,与其闷闷不乐,不如打开电脑,去处理你的工作;与其火冒三丈,不如换上装备,好好运动;与其为了琐事怨天尤人,不如做一顿美食,犒劳自己疲惫的身心。

02   

不轻易生气的人,更能感受生活的幸福

 

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

一次他外出云游,便把兰花交给徒弟代为照料。

徒弟知道这花是师父的心爱之物,也照顾得格外仔细,兰花一直生长得很好。

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摔到地上,花枝折了不少。他非常担心。

没想到禅师回来后看到受伤的兰花,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徒弟。

徒弟战战兢兢地问禅师为何不生气。

禅师笑了笑:“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了今天来生气的。”

不难理解,禅师种兰花,为的是心底开心。

如果因为兰花受伤而生气、郁结于心,反而违背了自己种花的初心,那太亏了。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品味,把心放宽,把事看淡,才能拓宽自己的三界,感受到世界的乐趣无穷。

真正的好文,是可以穿透灵魂的。

三阴骨之脚骨痛症

黄帝外经中讲到三阴骨:人头顶高骨、耳朵后高骨、以及膝盖的高骨。

经常在湿气中地方生活,或者有不良的生活习惯者,就容易产生膝盖骨这个三阴骨痛症状。

本人不知道何时起,膝盖高骨位置就是酸疼麻,最害怕的就是冬天,

一到冬天,膝盖一受寒,就是直接无法走路。

本着冬病夏治的原理,这么多年,经常在夏天烤腿,用电炉烤,

在烤的时候症状有缓解,但是冬天来了照样发作,

也用各种跌打损伤药水,用拍打法、艾灸法,

均只能缓解,一天到晚,膝盖骨还是发酸,发疼,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

一弯腿,就是痛。

每没有想到今天一剂经方下去,

膝盖骨发酸发痛的感觉就去除了,

而且感觉膝盖,从来都没有这么轻盈过。

再一次见证了经方的神奇,

同时对于倪师说得

一剂对症经方下去

管你是陈年老病,还是“不治之症”

通通连根拨起,也深信不疑了。

就是我这种小白,对于自己身上,

这么多年的问题,都能做到一剂见效,

更不要说倪师的功力了,

因此中医真的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突然有强烈的感觉,

想弄个正规的本本,

为合法应用它,

而去努力。

但是今天很多中国人,

现在却感觉,

有点症状,

不去“正规”医院看,

总感觉不科学,

总感觉不靠谱,

甚至不经常吃点抗生素

都好象不够时髦

甚至都感觉亏待自己

因此很多人真正是死于无知!!!
也有很多人是死于跟风的潮流!!!

用药如用兵
排兵布阵
结合东哥传的心得
左右是阴阳的道路

左阵

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白术:去湿
麻黄:去寒
桂枝:升阳
三阴骨之左腿骨
桂枝,相当于是马,而防风,白术,麻黄相当于是骑在马上(桂枝),直接将寒湿风,全部送到体表。
同时推动中宫左转。

中阵

甘草
生姜
保护中宫
防止后天之本脾受损

右阵
知母 ,性苦寒,有滋阴降火
白芍主降
推动中宫右转。

整个就是一个太极图
实际上就是生命运转图
所有的症,就是这个升降失调
药物只是起个推动中宫运转的作用,
而真正的运转,还得靠中宫脾胃之身的运化之力。

<<傷寒論新悟>>西醫眼中的“病”與中醫觀的“癥”

自從學習中醫以來,壹直將黃帝內經的宗旨作為“醫道”的最高標準。
在養生方面,生命的原理方面都有了長足的認識。
作為自身的修煉與自我的調整是可以的。
只是身在塵世,總會有關聯的俗世關系,
很多身邊的人不懂“醫道”,無法保護自己,他們要做不到修煉的程度,
為了幫助他們,因此也得要學習各種身體的癥,以及相應的治理方法。
做了很多資料查詢,最後定位從傷寒論入手學習。

傷寒論之誤解

壹直以來對於傷寒論都是處在誤解的階段,沒有學習傷寒論之前,只是認為傷寒論就是治療感冒風寒的壹些治病方法,按西醫來講,就是壹兩粒感冒藥的事情,那為什麽醫聖(張仲景)要寫這樣子的書,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

傷寒論之正解

學習傷寒論之後,才領悟到人體外感病氣六經內傳的原理。才明白西醫眼中的“病”,那種是壹些認為非常可怕的重大疾病,也都不過是我們所認為的各種小感冒,小風寒,由於病氣下陷內傳,多次的疊加而呈現出來的“癥”。

那為什麽?病氣會下陷內傳?
一、錯誤的用藥
不管西藥,還是中藥,只要我們對於病氣沒有正確對癥下藥,都會造成病氣內傳,因此我們會發現會得各種重大疾病的人群,有時候反而那些有醫藥常識的人,他們會經常不分病癥,對病氣進行攻下。比如說有人會經常性吃壹些西藥,來應急解決人體出現的各種病癥,實際上從最初的太陽病外感來講,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都是壹個認識,就是太陽病6天會自我痊愈。因此正常人出現外表病邪的時候,如果不能真正有效的對癥,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身體難受幾天,自然就好了。如果每次都是藥去攻,最終病氣被攻,往內經去傳,就會產生西醫眼中的“病”了。

二、人的情誌
病氣會內傳,是由於心的功能失查。心類似壹套高精密的檢測系統,他們自動檢測與查殺病氣,類似西醫中的免疫系統。人的情誌會影響這套高精密系統的運轉,讓他無法正常地辨別病氣。就如西醫學上面講的各種重大疾病的所謂轉移,不過是心的功能失常,無法正常查殺病氣的原因,不然血液只要經過心臟的時候,心神自然查殺,怎麽還會轉移。當然心的功能失查,還有壹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濫用抗心素,損傷了心臟,讓心神受損。因此這個點的問題,也可以跟第壹點“錯誤的用藥”關聯了,如果過度地濫用西藥壹樣也會造成壹樣的問題。

西醫眼中的“病”

西醫喜歡將人體各種癥,糾結在壹起之後,產生的結果。進行分類,然後將它貼上種標簽,然後再以各種不同的方法去處理。

如果我們身體是是壹個房間,而各種病氣類似於房間的各種雜物。西醫的病,就是認為說比如舊的沙發,需要采用什麽方法來處理。比如舊報紙是需要怎麽處理,地上的香蕉皮要怎麽處理。實際上都是從壹個局部去看問題,自然就是壹團麻,根據無從下手。後面是雜物越多,總結方法越多,就越迷惑了。最終就是得出了,那些雜物絕對無法清理的答案來了。

中醫觀的“癥”

同樣的道理,我們唯壹要判斷的就是雜物有用,沒用。不管是沙發,還是舊報紙,想各種辦法搬出去就可以了。雜物本來也是從外面搬進來,而且原來的雜物,還要保持完整,就類似於說病氣原來還是要小心地搬進來,越過我們的心神搬進來。現在要清理出去,不是很簡單?中醫講的“汗法”、“吐法”、“下法”就是清理的雜物方法,管他什麽重大的病(大件的雜物),還是小的雜物(風寒感冒)。清理的思路還不是壹樣的,因此在中醫看來治病不分大小的。原理都是壹樣的,都是病氣,都是要清理的雜物而已。因此中醫不講病,只講癥。同時純中醫也不講各種病,特別是西醫學上的病。

調理與治病的思路

一、保持快樂的心情
保持心靈的清明、不受外物幹擾。不過分陷入塵世糾紛,這是健康的最重要壹個法則。那怕入世,也要時刻能放下了。太多的人,實際上不是身病,是心理上的病癥,無法從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找到自我而已。

二、治病不分大小
不管西醫學上面講得病癥多麽重大,找最好的經方家,讓傷寒論的病氣,六經傳輸的原理,將身體上面的癥,壹個個排除了。後面自然西醫學上所謂的“癥”,就會消失了。因此治療西醫學上重大病癥,跟治療感冒沒有區別。當然這壹點只是我個人觀點,大家可能會說怎麽可能呢?但是很多人都相信仙、神、佛、鬼的存在,那為什麽就不能相信,這種將病氣怎麽進來,再怎麽壹個經經地排出來,就是將身體上的“病”癥去掉的神奇?

三、人應該沒有分別心
因此有人寧願相信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謊言,比如說人是神創造的,佛踩蓮花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事情。就是不相信人體有自我的痊愈能力,也不相信天地的造化之功。實際上我個人認為所謂神、佛,不過是那些宗教狂熱分子,對於天道的擬人化的應用而已,可惜太多的人,陷入這種謊言之中無法自撥。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沈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还阳卧睡补养生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據說南老到了晚年,人家問他,你信佛教,还是道教,他說我信睡覺。說到底,睡眠才是養生的根本。

如果我們經常感到手腳冰涼、腰背發冷,多半是由于腎陽不足引起的。腎爲先天之本、生命之門,如果腎陽虛衰,溫煦人體的功能下降,就會出現以上症狀。

那麽,如何補腎壯陽治療腎虛呢?今天分享給大家的知識就是如何不花錢、不費事,在睡眠中就能達到補腎奇效。

此功法是我幾個月前無意中在微信公衆帳號中看到,那時一看到就開始練習了,幾個月下來感覺的確有效。因爲這個功法,我內心深處總感覺以前練習過,也有可能是小時候喜歡氣功而瞎練。就如八部金鋼功一樣的,我總感覺這個功法是有效的,擔心這個功法的細節時間久了,忘記了。因此今天將它整理出來,希望有緣者可以學習。

還陽臥

練習時,首先熟練還陽臥功法,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練習。身體自然平躺仰臥,胯關節放松,兩腿彎曲,小腿向內收,兩腳心相對,腳後跟正對著會陰處,兩手心放于小腹處,掌心向著腹部。擺好姿勢後,徽閉眼,心中默念「虛」字,以鼻吸氣,意想氣聚于小腹處,再滾動到後腰;以嘴呼氣,意想體內的邪氣隨著呼氣排出體外。每晚睡前練習半小時。

混元臥

還陽臥練習一個月後,再高層次的練法是混元臥。姿勢依舊爲仰臥,兩腳心相對,兩手要十指交叉並蓋在頭頂的百會穴處。通過練習還陽臥、混元臥,可很快使陽氣充盈起來!

修習事项

1. 腹式呼吸法
還陽臥,有利于我們修成先天的腹式呼吸法。實際上我們年齡大了之後,大部份的人都已經變成了胸式呼吸法,小小的運動量,就會氣喘如牛。

而那些能長期堅持跑步的人,也是因爲掌握了這個腹式呼吸法與跑步節奏,就會越跑越有感覺,如果沒有掌握跑步節奏的,還是不要跑步。

2.撮谷道
還陽臥修習中,進行吐氣的時候,盡量將氣吐盡,同時在氣快不空的時候,再配置撮谷道的動作。這樣子真正做到氣到意到,形神互應的狀態。

3.  睡眠環境
在臥室裏應該盡量避免放置過多的電器,以確保人腦休息中不受太多幹擾。此外,也不要戴“表”、“牙”和手機等物品睡覺,否則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古人有“服藥百裹,不如獨臥”的說法,意思就是安穩地睡個好覺勝過服補藥。

長年熬夜的人,無論男女,直接傷肝,日久傷腎,逐步造成身體氣血雙虧,每天照鏡子時會覺得臉色灰土一片。

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這樣不管工作還是修行都可以事倍功半!

4.練習注意點
不是每種煅煉都適合每個人,同樣的道理,這個功法大家可以嘗試幾次,如果感覺適合(就是修習者感覺好入睡、或者第二天醒來精神很好)就堅持,反之就不要勉強。

5. 欣賞音樂:往事的河流

就像一條河流
默默地流了這麽久
流過了哀愁
流過了傷口
流過了思念的時候

一條路兩個人
不能面對的緣分
飄忽的名字
像移不動的石頭
壓在我挺起的胸口

東方之濱的珠貝
是否是母親的眼淚
身體不能承受
眼與嘴及道理

緊緊相依的距離
昨天的你不願再回想
今天的我卻不會忘記
那時的我像條頓悟的魚
在荒野裏學會了站立

別把臉轉過去
喜悅的淚不要躲避
緊握的手會把你再次托起
風裏雨裏的大地

圓運動古中醫(一炁周流)新解

本文转载自:公众帐号(至简文化zhijian0103)

 悠然生

道  篇

一炁周流,是人體能量運轉的最本質規律。

也是天地宇宙間能量運轉的最簡潔規律表述:宇宙星雲,太陽,五大行星,地球月亮,都是按照一個圓形的軌迹在運行。

生活中宇宙星雲大螺旋下的人體,也充滿了各種螺旋式紋路(頭螺,手腳螺紋)。人體有形無形的能量運轉,也是遵循著螺旋(各個經絡連起來就是閉環狀的周流通道)。

一股能量(在天地影響帶動下)以圓周的軌迹在流動著(維系著生命的流轉)。——這就叫一炁周流。

功能由能量推動著,大自然中的能量來源就是太陽。太陽就像一個能量推進器,太陽升起來,人體能量上行,推動著頭腦發熱“醒過來”。太陽下降,人體能量下行,引導著熱能下行離開頭腦,頭腦減少了能量供應,開始功能收斂,進入“睡眠狀態”。在此過程中,能量流轉了各個經絡髒腑器官肌肉骨骼之間。

硬件(肉體)由軟件(有形神經網絡、無形能量網絡)産生關聯,軟件由信息意識(心腦)指揮,但是三者都是借助能量的推動才能運行並彼此協作。所以,能量運轉正常與否,影響了三者的狀態體現,運轉不佳,就出現了病態。而所有的病態,本質都是“一股能量的圓周式運轉不流暢”導致的。

如何恢複一周流,就是養生治病的最高境界。

國家治理,如何讓錢(能量)合理的流轉于全國各個階層,使得各個階層當下相對平穩(國泰民安),總體趨勢向好(螺旋式上升),就是最好的治理狀態。而這種治理的手段,根本是一種思想(政策),是無形的。

所以,真正的高手,一定是于無形中治理有形的各種問題。所以,真正的中醫,一定是調理無形能量運轉解決各種有形病症的。

見淤化瘀,見痰化痰,見血止血,見咳止咳,這都是“下工”的層次。

能量的周流,不外兩個內涵:

1、能量的多少;

2、能量的位置。

通俗講,就是“多少錢”,和“把錢花到哪裏去”的問題。能量調理,就是“增加能量”,和“讓能量歸位”(能量運轉有時間規律和對應位置規律:時也位也)。

中醫經典《傷寒論》的整體架構,其實也是體現了這個思路:三陰病其實就是“熱能不足-沒有錢”的問題;三陽病其實就是“熱不歸位-亂花錢”的問題。

能量不足,只是單純“多少”的問題,病情其實很簡單,都是熱不足:太陰病是“熱能不能吸收”;少陰病是“熱能不能儲藏”;厥陰病是“熱能輸出不暢+熱能轉化而成的油(血液)不足”。能量不歸位,體現爲“寒熱不協調”:少陽病是“寒熱往來”;太陽病是“惡寒發熱”;陽明病是“但熱不寒”。

所謂的病態,其實講的是“不正常的生態”。治病的本質,是“恢複”生態,而不是“去除”疾病。對應方藥是做“加法”,對應生活中的消耗是做“減法”。

而當前的健康領域,恰恰做反了:大多方藥用“減法-消耗熱能”,減肥退熱消炎止痛;生活中的能量消耗用“加法”:“我要我要我還要”“補這個補那個”。

所以,健康領域的正本清源,要從兩個方面下手:方藥用加熱法;生活用減寒涼法,減負擔法,最根本是減少內心的不滿足感。而內心的不滿足感,往往又是體內熱能不足導致的心裏虧缺。身心不二,加減不二;身心合一,加減合一。

 

法 篇-至簡思維工具

一炁周流是無形的整體能量運轉規律。落實到有形的人體,在運轉機制上,就要考慮物質層面。無形和有形之間的鏈接,就是“功能”:能量-》功能-》形體。

功能由能量推動,能量運行于有形的形體間。

觀察能量在人體的運行可以從三個角度:推動功能的熱能,承載熱能的水分,運行水分的通道。這種觀察的工具和思維,稱之爲:至簡功能三要素分析法。

所有的症狀分析,在至簡理論框架裏,都可以從這三個角度去理解解釋。方劑創建、加減的思路,也是按照這個邏輯來設定。

通道不通導致疼痛,通道通暢與否,建立于足夠的液體充盈和足夠的熱能推動。所以,通道問題的解決,其實包含在熱能、水分的解決方案中。

水是靜的,熱是動的,水去到哪裏,實際是熱能去到哪裏,露、霧、雲、雨,雖然是水態,實際就是熱能作用于水的不同氣態。所以水的任何病理狀態(痰、飲、濕、瘤等)其實是熱能的不同狀態。把熱能的問題解決了,水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哪怕是水不足的陰虛,也是通過加熱,增加造血功能,自然就補充了陰血,起到養陰的作用。

熱和水的關系表述爲:陽爲主導(熱爲主導),陽主陰從(熱爲主,水從屬)。所以,最終歸納:身體所有的變化,背後是熱能在推動;控制好熱能的變化,就能控制好(協調、療愈)身體各種症狀的轉變方向。

熱能、水分、通道,名爲“三”,實爲“一”。至簡功能三要素分析法,是了解人體生機,轉化人體生機,最終爲自己健康做主的必備工具!

術 篇-簡易方

依據一炁周流,川流不息,升降合一的規律,應用于人體,可以有幾種調理的思路方法。

一炁周流首先要有動力推動,所以,以增加熱能爲大原則。選用大劑量的姜棗湯增加熱能,作爲常規養生基礎方。

生姜辛辣溫散通行,紅棗甘甜粘稠內斂,也是一升一降,一散一收的組合。

生姜加熱,紅棗加水;

生姜通散,紅棗斂聚;

生姜行氣,紅棗補血;

姜棗湯的組合不僅僅加熱,而是形成一股自帶升降旋轉的力量,就像龍卷風在體內蕩滌所有郁閉不通之處,掃去陳腐,煥發生機。

姜棗湯打開脾胃中間的通道讓氣下降,就有“降氣”的作用;姜棗湯本身熱辣升發,下降之後又能蒸發水分爲熱氣上升,就又有“升氣”的作用。

在這個基礎上,做一些調節升降的配置組合。調節升降,建立在三個邏輯上:推動功能的熱能,承載熱能的水分,運行水分的通道。作爲人體,還有病理産物需要排除,所以增加一個:排汙。

這四個組合配比如下:

1、加熱:黃芪70克,當歸30克;

2、加水:黨參40克,黃精60克;

3、開道:柴胡30克,黃芩20克;

4、排汙:山楂30克,當歸30克;

這裏有一個概念要明確:加熱和進補不同。加熱等于燃燒(相當于生姜),進補相當于提供燃燒的那股燃氣(蘊含轉化爲熱能的能量-相當于黃芪,黨參),燃氣由物質態的石油轉化而來(相當于當歸,黃精) 。

從這三個層面都可以起到“加熱”的效果,但是作用機制不一樣。形象來說分別是:點火,加氣,添油。

在升降的角度來表述這四組加減:

1、加熱方:加強推動力,幫助升發,適用于升不起來、功能不足的情況;

2、加水方:加強斂降力,水往下走,適用于降不下去、功能太過的情況;

3、開道方:加強疏通力,四通八達,適用于各種郁堵、酸麻脹痛的情況;

4、排汙方:加強排汙力,分解汙濁,適用于垃圾沈澱、黑臭粘淤的情況。

這四種情況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使用。姜棗湯本身兼具這四種作用,加減方起到強化的作用。

術篇-六經主證方


一炁周流,最經典的運用就是《傷寒論》。

首先來認識一氣周流四分規律。把一個圓按等分劃分四份。按物理原理,熱能上升,寒氣下降。所以,最上面的四分之一是“熱”,相對下面四分之一是“寒”。寒向左邊升起過渡到熱,中間的部分是溫,溫的對面就是涼。按順序表述就是:溫熱涼寒。

對應四季的順序就是:春夏秋冬。
對應四方的順序就是:東南西北。
對應四時的順序就是:早上、中午、下午、晚上。
對應十二時辰分別是:早上寅卯辰;中午巳午未;下午申酉戌;晚上亥子醜。
對應傷寒論六經陰陽:少陽是寅卯辰,太陽是巳午未,陽明是申酉戌;太陰是亥子醜,少陰是子醜寅,厥陰是醜寅卯。

能量的應用分類就是:能量的多少,和能量的位置。

通俗講的就是:有多少錢,和錢花到哪裏。

三陽就是能量去到什麽位置(錢花到哪裏),三陰就是能量有多少(有多少錢)。

生機有病,表現出來的就是病態。“三陽”指生機,“三陽病”指病態。

從升降角度講:

三陽病就是升降不合時宜的問題;

三陰病就是能量多少的問題。

能量多少是個結果,細分體現爲:能量是否能攝入(太陰),能量是否能存儲(少陰),能量是否能輸出(厥陰)。

三陽病的本質是升降不調:

少陽的生機是春來升發,病了就是升發不暢(寒熱往來);

太陽的生機是夏日炎散,病了就是發散不暢(惡寒發熱);

陽明的生機是秋涼潤降,病了就是斂降不足(大熱汗渴);

三陰病的本質是熱能不足;

太陰病的生機就是能量攝入,病了就是吃不下、化不了(腹滿而吐食不下);

少陰病的生機就是能量存儲,病了就是睡不著、藏不了(但欲寐,脈微細);

厥陰病的生機就是能量輸送,病了就是四肢冷,胸煩悶(胸中煩熱,下泄痢);

三陽的生理基礎功能表現爲:

少陽對應:生機活躍,發育順暢,情緒舒達;

太陽對應:能出汗(能開),不輕易受寒(能防);

陽明對應:能冷靜,情緒平和,不怕熱(能斂降)。

三陽病就是以上生機不正常了。

對應方藥:

升降不調的少陽病:用北柴胡、黃芩。

對應處方:小柴胡湯。

——北柴胡氣味芳香舒達,向上升清;黃芩苦寒向下降濁,一升一降,一散一收,剛好調和寒熱往來的病症;

發散不足的太陽病:用桂枝、白芍;麻黃、杏仁;生姜、紅棗;

對應處方:桂枝湯,麻黃湯。

——桂枝配白芍:桂枝爲升發力最強的樹枝末端,紅色,辛散溫通,推動血液循環;白芍爲往下長的塊狀植物根莖,白色,酸苦性寒,主收斂。桂枝配白芍,一動一靜,一散一收,一升一降,就像油門和刹車的搭配組合,推動著體內整體性一氣周流。

——麻黃配杏仁:麻黃爲中空輕飄,形如松針管狀莖葉,生長于北方,抗寒,性味辛溫宣散,用于閉藏不開的病態,如惡寒無汗,周身疼痛;苦杏仁爲白色果仁,富有油脂能潤能降,苦味則下降,用于不潤不降的病態,如幹咳無痰,咳嗽氣逆;兩藥配合,麻黃發散病氣,杏仁引導病氣下降,共同起到“宣、降”的作用。

形象比喻,桂枝相當于聚光燈,凝聚通行;麻黃相當于散光燈,發散宣通。所以,桂枝湯的聚攏作用,加熱而不散熱,普適于所有熱能不足的問題,普適性很廣。

而麻黃湯的發散特性,會快速耗散熱能,僅用于寒氣凝結的情況,一出汗(通道開了),就不可以再用。所以屬于中效即止,短期使用的方劑。

熱不足,用桂枝;通道不開,用麻黃。

既有熱不足,又有通道不開,桂枝配麻黃。

斂降不足的陽明病:用石膏,生地;黨參、麥冬、北五味子;

對應處方:白虎湯,増液湯,生脈飲。

——石膏,質地冰涼的石頭,白色,起涼降的作用。生地,黑色,富含津液的植物塊狀莖;黨參麥冬也都是植物的塊狀莖,都富含水分。所以,這三者都是以補充水分的形式降溫。北五味子味酸,起鎖定水分的作用。

黨參麥冬五味子,組合起來是一個著名方子:生脈飲。顧名思義,就是補充水分讓脈管充盈起來。

這個不是傷寒論的方子,但是至簡運用最多,也歸在這一類別。因爲生脈飲氣味芳香口感酸甜清爽,而生地水的顔色烏黑,氣味比較濃烈,口感沒有生脈飲好,所以,在普適的角度,至簡沒有用生地。

石膏是石頭,泡服難出味,必須煎煮,不太方便。所以,實際上這個涼降的功能,我們至簡用黃芩代替。

好的黃芩叫“枯芩”,就是植株有部分是幹枯的,就像秋天到來,感受到肅殺秋氣的狀態。

陽明對應秋天,秋天把夏天熱氣降服的方法就是:一股涼氣,陣陣雨水。所以模擬這個氣場的特點就是兩個字:涼,潤。

三陰的生理基礎功能表現爲:

太陰對應:吃得下,消化得了;

少陰對應:吃下去的營養轉化爲血液和精;

厥陰對應:把精、血儲備以及運用到全身,執行各種防禦、生化功能。

三陰病,就是上述功能出了問題了。

能量攝入不足的太陰病:用幹姜;砂仁;

太陰對應脾胃的功能。脾胃在人體的上下通道中間,因爲寒凝通道閉塞,上熱下不來,就會形成上熱下寒的兩組症狀,以及中間脾胃功能不足的症狀。

上熱:失眠、痘痘,口腔潰瘍;

中閉:食而不化,腹滿而吐食;

下寒:便秘,便溏;

這個脾胃寒凝的症狀原理,傷寒論表述爲“太陰不開”。不開因爲寒凝,所以加熱就可以打開寒凝的通道。所以用幹姜作爲主要代表。打不開(上下)的同時,還有一個收不攏(裏外)的問題。

砂仁是姜科植物的種子,生長在廣東陽春的春砂仁最好,說明這味藥需要南方火氣。砂仁裏面的籽氣味芳香濃烈。但是外皮不撕破聞不到。說明,這層外皮能夠包裹聚攏裏面的熱能不外散。所以,砂仁的功效,既能加熱,又能斂熱,這種收斂之性,對治熱能不足,氣向外散的腹滿腹脹的症狀最合適。

能量存儲不足的少陰病:用附子;熟地、黃精;

對應處方:四逆湯

——附子,生長于四川江油冰雪覆蓋之地效果最好:夠寒才能激發附子抗寒的熱能。無冰雪覆蓋的附子,熱力不足,有其形無其氣。冬至時節栽種、夏至時節采收,盡得天地之陽氣。是中藥裏面最熱性的植物藥。

少陰是把太陰吸收進來的熱能和精華液收藏起來,用以制造血液和排除垃圾(腎司二便)。人忙碌一天之後的能量補充全靠少陰腎來制造生成,所以原料和熱能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對應方藥有兩組:最熱的,和最能補充精華液的。熟地、黃精就是最補充精華液的。

傷寒論沒有用黃精,黃精是道家非常重視,視爲長生不老神藥之一。熟地過于滋膩難消化,所以至簡不用熟地,改用黃精代替。油庫不能光加熱,還要有油。黃精黑色的塊狀莖,煉制之後是黑色的,就是添油佳品

少陰病,“但欲寐”就是整天想睡覺,說明熱能不足;“脈微細”說明血管裏血液不足了,所以“細”。正說明了少陰病的熱點就是:熱不足,油也不足。

能量輸送不足的厥陰病:用當歸;

對應處方:當歸四逆理中湯;

——當歸,植物塊狀經,既有濃烈氣味(爲陽),又有厚實質地(爲陰)。代表了厥陰功能的肝功能“體陰用陽”:藏血爲陰;將軍之官,運行全身行攻伐防禦之事爲陽。厥陰對應樹木,以通行爲要,又要有足夠糧草(血液)。當歸四逆理中湯證的主證“四肢厥冷”就是熱不足血不足,不能運行輸送血液熱氣到達四肢。

厥陰的生理,可以表達爲:用熱能把血液輸送到全身。

同樣加熱,太陰少陰純粹加熱(幹姜、附子都是純陽無陰),當歸就陽中有陰。這是厥陰和太陰少陰的區別。

太陰幹姜在中間,少陰附子在下面,厥陰當歸在左向上。體現著一氣周流的位序差別。

傷寒論的厥陰病主證方是烏梅丸。病症是上熱下寒(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現代疾病爲肚臍以下各種寒凝肌瘤虛寒病症,同時伴隨肚臍以上各種熱證。情緒上是表面各種亢奮,內底裏心虛恐懼焦慮慌張。

所以,實際是屬于能量不歸位,升降不調的病,裏面的主要藥物都是寒熱成對的:黃連+幹姜,黃芩+附子,再用一個最大劑量強酸收斂的烏梅,體現一個陰病的收藏狀態,把這些寒熱能量收藏在陰的位置來調和。

所以:

當歸代表的是厥陰病的“體”,對應能量不足部分;

烏梅丸代表的是厥陰病的“用”,對應升降不調部分。

——共同特點就是:陰陽夾雜,寒熱並處。

生機上表述,同樣歸屬于能量輸送不足:厥陰能量足了,升發有力,也就有能力降下來了。升不上去的更加降不下來。根本還是一個“不足”的虛象。